启动总部项目建设“武汉造”固态电池冲刺产业化
9月8日,固态离子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部建设项目在武汉经开区启动建设,标志着这一源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全固态电池科研成果,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一跃”。
据悉,该项目选址武汉经开区军山科技城三期2号厂房,总建筑面积达978平方米,通过改造升级将打造“研发+产线+运营”一体化空间。既是研发总部“大脑”:涵盖固态电池材料研发、电芯安全与性能检测实验室,聚焦核心技术突破;也是产业转化“枢纽”:将建成小试线与中试线、PACK样品试制平台,还将落地1条0.2GWh产能大试线,实现“软包+方壳电芯”批量生产,真正打通技术研发到规模化试制的全闭环。项目预计明年一季度完成建设。
“此次开工,是固态离子能源从技术积累到产业落地的关键一跃。”固态离子能源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郭新教授表示,项目建成后,不仅将重新定义聚合物技术路线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更将赋能湖北新能源产业“加速跑”,为我省新能源产业链建设添砖加瓦。
固态离子能源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专注于聚合物基固体电解质材料及全固态电池研发与应用的高科技企业。创始人郭新为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其历时30年潜心攻关、自主研发的聚合物基固态锂电池,采用高安全性的固体材料,不仅零下40℃到120℃都能正常工作,用钢针扎透也不会冒烟起火,而且能量密度达到450Wh/kg,相比液态锂电池提高一倍以上。
为推动该项技术尽快产业化,2022年9月,郭新教授团队入驻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成为该基地首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之一。仅用半年时间,就形成从研发、生产、测试验证到电池成品的全流程生产线,比预计时间缩短了一半。
目前,固态离子能源已构建成熟的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基础,拥有一条运行时长两年的中试线,可精准对接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开展固态电池定制化开发。生产的聚合物基固态电池,已有4款产品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3C认证,均具有生产与销售资质,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两轮电动车、无人机、机器人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同时,该公司还有多款电芯通过国家强制性检测,具备优良的安全性能及电性能。
凭借产品性能及产业化优势,目前,固态离子能源已收获下游厂商的不少意向订单,完成了三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过亿元。